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选型方案
企业不是一日发展壮大的,企业的业务模式是逐步成熟的,内部的部门建制是逐步完善的,下游的经销网络或客户群体是逐步发展的,上游的供应网络是逐步开发的。相应地,各个业务板块的信息化系统,随着业务发展,逐步建设而成。企业在成长过程中,通常要经历几次大的阵痛转型,每一次阵痛过后,企业跃上一个更高平台。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,通常也需要几次阵痛整合,每一次整合过后,企业信息化上升到一个更完善的平台,支撑企业未来若干年发展。经过若干次阵痛整合,最后形成企业完善、高效的信息化系统,支撑企业战略实现。
小型企业:年销售额几百万到几千万的企业,外部业务不稳定,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。内部部门建制不完善,管理不规范。这一阶段的企业,战略上重点在于放权,自由作战。信息化以局部信息化和信息集中存储为目标,局部信息化支撑企业自由发展,集中存储帮助企业累积信息资源。
中型企业:年销售额几亿到十几亿,企业业务基本稳定,部门建制齐全。战略上,这一阶段的企业重点在于从分散走向集中,从自由走向规范。这一阶段,信息化重点在于整合前一阶段形成的局部信息化系统,追求规范化和集成化。规范化是集成化的前提,内部集成化帮助企业提高部门协作效率,上下游集成化帮助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大型企业:年销售额几十亿以上,企业形成了多个业务板块,有一些成熟稳定的业务,也有一些正在开发的业务。组织架构上,集团控制,各业务板块独立发展。战略上,企业更多的是从财务层面集中控制,业务上放权自由发展。由于企业庞大,业务板块多,各板块成熟程度不一,信息化上,集团财务系统实现集中控制,集团信息部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要求,各业务板块自由选择信息系统。
小型企业解决方案:年销售额几百万到几千万,没有IT专业人才。外部环境,小企业往往在市场夹缝中生存,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,没有自己稳定成熟的商业模式。内部环境,缺乏人才,没有完善的部门建制,人员流动大。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局部信息化为主,由各个业务主管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,支撑各业务部门自由成长。这一阶段的企业,信息化有两个目的,其一是,信息集中存储,持续累积信息资产。例如销售部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),客户信息,销售信息都集中存储于CRM系统。业务员流失,业务员开发的客户,客户商机和成交历史不会流失,常年累月,形成公司客户资产。其二是,局部信息化,保持信息系统灵活性。外部环境的变化,企业业务模式调整,信息系统不会成为羁绊。如果信息系统大而全,业务模块过于一体化,集成化,信息系统反而不能适应业务变化。
中型企业解决方案 :年销售额从几亿到十几亿。经过初期的艰苦创业,小企业逐渐找到自己的核心市场定位,规模越做越大,人员和部门越来越多,业务模式越来越清晰稳定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往往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局部信息化系统,企业建立了IT部门,有了专职IT人员。中型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定位,基本解决了外部市场问题。但由于前期的自由快速发展,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,部门间协调成本越来越高,内耗越来越严重,跑冒滴漏开始出现。中型企业需要集成化整合,包括内部整合以提高效率,上下游整合以提高产业链的话语权。中型企业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,解决前期局部信息化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。需要一个集成化系统,帮助企业统一指挥,形成高效低内耗的市场竞争优势。陈启申老师在著作《ERP从内部集成起步》中,非常强调企业内部集成。企业内部集成,主要指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的集成。市场信息、客户需求信息,这是信息流的来源,这个信息从企业前端,经过分解变换,一直流到企业后端。信息流从前端流向后端,形成企业内部的指挥系统,伴随指令的执行,原料进来,生产加工,成品流向市场,形成从企业后端到前端的物流。物流流向市场,市场买单,资金流从市场流入,根据各部门物流中形成的成本预算,资金流再补充到各部门,促进再生产能力,形成良性循环。信息流推动物流,物流推动资金流,三流合一,企业才能高效运转。如何推动三流合一呢,核心是需要一套集成化的信息平台。市场信息进入信息化平台,信息化平台分解信息到各个部门,各部门按指令完成工作。各部门工作中产生的物流信息和成本信息进入信息化平台。随着物流的推进,业务部门启动资金回款工作,资金进入信息化平台,根据成本预算信息,信息化平台将自己分配到各业务部门。
大型企业解决方案: 大型企业规模大,业务多,IT系统异常复杂。因为架构更复杂,大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:适用性、延展性、稳定性、集成性和总体成本,下面详细总结一下企业ERP选型的方法:
1、适用性 这个讲究合适,没有最好的,只有合适的,大企业一般都发展快变革快,因此,在选型的时候,产品要满足企业当前的业务发展,还要能够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,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,拓展业务是最正常不过的了,那么ERP就要能够继使用,如若不然,企业就需要完全推翻先前的系统,然后重新部署了,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工作,还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,因此,别贪一时之便宜,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。
2、延展性 能够向两端延展的系统才是实用的,上游链接供应商协同,下游链接客户管理,或者其他系统等,才能多个系统综合实用,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。
3、集成性 要实现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平台稳定、透明使用,那么大型企业在选择ERP的时候,就需要考虑ERP系统的集成性、数据一致性和业务完整性,只有全部满足的ERP系统,才能给企业节省成本。
4、稳定性 稳定性是企业能够持久应用系统的前提,这个稳定性要包括两个方面,厂商的稳定和产品的稳定。厂商要有计划不断升级完善系统,以方便获得后续的技术支持,系统稳定是正常使用的前提,两者都要权衡着考虑。如果厂商自身发展原因而停止了对产品的进一步开发,那么,企业就会被迫面临着更换ERP产品的窘境,而如果是系统不够稳定的话,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,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利益。
5、总体成本 成本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,作为大企业,选择ERP产品时,不仅要关心当下的采购成本,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总体拥有成本,这其中包括性价比、投资回报比、系统技术支持成本和未来系统更新换代升级的成本等。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,才能为企业选择出一个恰当的ERP系统。
Views: 5